广西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不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以“需求直通、虚实融合、平台赋能”为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为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需求直通,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学院基于大湾区产业需求,联合TCL、广西汽车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举办产业论坛等举措,动态把握企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核心能力需求,制定《电子信息人才岗位能力图谱》,以此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虚实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基于“岗位能力图谱”挖掘工程项目,以产品开发全流程为依托,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基础场景启蒙—专业场景赋能—产业场景淬炼”的三梯度项目链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设计需求、仿真、测试等环节中开展实战训练。联合企业开发“互联网+电子技术实验平台”项目,融合虚拟端、远程端与实体端,打造7×24小时在线实验环境。学院教师根据平台反馈精准诊断学情、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效突破地方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瓶颈,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平台赋能,汇聚多元育人合力。 学院依托全国首批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广西首批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微电子与先进材料产业学院)、广西智能汽车多维信息融合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构建“高校主导、企业融入、科研支撑”的协同模式,共享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链+教育链”双链融合的育人共同体。
经过多年实践,学院教学成效显著。近3年,学院学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300余项,就业对口率超90%,深受企业好评;教师获各类教学奖励30余人次,立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出版核心课程教材10余部。学院获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A类)荣誉,相关成果在区内外多所高校推广,为区域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莫海宁 陈华金 谭趁尤)